社区工作人员在给杨本安夹菜
“杨阿爹,你尝尝这个熏鱼,这可是我腌泡4小时的,开胃、滋补,促进血液循环,对您身体有好处的。”昨天,在沧浪街道佳安社区居民年夜饭联欢活动中,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,他就是103岁的杨本安老人,同时也是一位曾经在居委会工作了20年的老社工。这已是佳安社区第5年邀请杨老来品尝“百家宴”了,40多位居民、社工纷纷使出拿手绝活,煮出美味、清淡又容易嚼烂的菜肴给杨老品尝。
上世纪50年代,杨本安就是司前街居委会主任。当时居委会主要工作人员只有3位,杨本安一个人要负责调解、卫生、治安等事务。当时居委会条件艰苦,桌子、椅子都是跟居民借用的,杨本安一个月就拿15元工资。但他不计较名利,把居民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看待。据辖区的老居民回忆,有一年天寒地冻,杨本安带领居民骨干到每家每户走访了解居民过冬情况。政府的大批棉衣、棉裤、被服送到居委会时,他通宵达旦把这些防寒物品送到困难群众手中。一位老人多年后拉着杨本安的手,激动地回忆说:“那天晚上,我和我爸穿着单衣单裤,棉花胎都裹在了身上,蜷缩在房间的一角,是你及时送来了棉衣裤,要不然晚上可要冻出病了。”
当年,杨本安发起成立了苏州市第一支“灯塔”鼓乐队,由40多位居民组成,大鼓手、小鼓手、指挥手都有。市里有大型的庆祝活动,就会邀请他们这个乐队来表演。万隆会议后,周恩来总理邀请西哈努克亲王来苏考察,“灯塔”鼓乐队还参与欢迎演出。在居委会工作10年后,杨本安进入一家单位工作。从单位退休后,他又受到司前街居委会的邀请,依旧做起了居委会主任,这一干就又是10年。据杨本安的女儿杨宝玉回忆,父亲当时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,白天大事小事都要抓,晚上回来还要埋头写总结、文案,他还给不少青年推荐了工作,居民们都很感激他。
杨本安现在身体硬朗,思路也很清晰,只是听力有所下降,昨天由女儿杨宝玉搀扶着前来品尝“百家宴”。考虑到杨老的身体和牙口情况,居民们都特意把菜炖得烂一点,切得细一点,少油、少盐,清炒水芹、虾仁跑蛋、炒什锦,黄灿灿、绿油油、红彤彤,营养好,颜色搭配也十分好看。炒素什锦这道菜,完全是为杨老“量身定做”。做这道菜的朱阿雪介绍,使用食材有蘑菇、香菇、胡萝卜、西蓝花等。“蘑菇提高免疫力,香菇含有维生素C,能起到降低胆固醇、降血压的作用,胡萝卜能增进消化,还有杀菌作用,也可以润皮肤,抗衰老,西蓝花对降低血糖有好处。”
来源:城市商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