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关策略
简述
社会学家艾君在1994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《当代生意经》对于公共关系概念问题这样阐述,其一,公共关系是一种“舶来品”,被公认为起源于美国,并且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。例如,“废奴运动”、“立宪运动”、“总统竞选”等,公关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,从政治的需要逐渐走向其他领域。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,它同自然科学中“物理、数学”一样,有其独立性,也有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性。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着其特殊性和联系性,所以不能因为公共关系在某些方面与其他的学科有着相似、相近或联系的特点,就盲目将其归类和混淆。其二,必须强调公共关系的组织概念。公共关系强调的是一个人才在的群体组织,并非个体或者物体。其三,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帮助组织建立一种信誉、协调好内外关系,提高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上。
由此它为公共关系下了如下定义。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目标,在组织内外部员工之间、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关系的科学。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。组织中的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建立,它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来实施和实现的。(2004年,现代出版社《当代生意经》254页,艾君著)
绑的公关策略
绑的公关策略社会学家、公共关系学者艾君1993年提出的一种公共关系宣传策略。
在1994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《当代生意经》中艾君这样表述,绑的公关策略针对如何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知名度,策动有效的宣传攻势,一夜间成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。其手段就是“制造新闻”和“巧妙参与利用新闻”。
艾君用绑的公关策略最早策划的成功范例就是1992年,我国首例演艺界版权纠纷案。1992年,我国首例演艺界版权纠纷案-《戏说乾隆》片头曲《问情》演唱纠纷。用“绑的公关策略”,让歌手张继红成为一时的名人。1992年电视连续剧《戏说乾隆》正在热播,但关于片头曲《问情》的演唱者却成为秘密,因为片子中没有署名。歌手张继红谈及此事业心中忧虑。当这个事件表明,名事、名片,如果再找刚为李谷一当律师告韦唯一举成名的巩沙作律师,一定会成为记者们追踪的新闻点。“名律师打名人官司必有好戏看,张继红状告‘乾隆爷’,张继红向北京电影制片厂讨说法”等等全都是新闻点。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,人民、光明、中青、法制等等几十家媒体纷纷要求首发。整个版权纠纷案进行很顺利,最后以张继红胜诉为结束。
此案表明,“绑”的公关策略技巧:其手段即,制造有利于宣传的新闻事件;寻找事件或者轰动新闻巧妙穿插“绑在一起”,让记者感兴趣并且文章里将你仍不掉,脱不开,起到宣传效果。(1994年,现代出版社《当代生意经》292页,艾君著)
公关传播
(关键点公关原创理论公关传播5B原则)
Binding point 结合点: 公关传播是为品牌的长期打造服务的。公关传播的方向是否正确,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是否符合品牌的个性;而公关传播是否有效和有力,则取决于有没有挖掘出品牌的核心内涵,有没有找到与品牌之间最牢固的结合点。否则,就会南辕北辙,达不到传播的目标并造成对品牌的伤害。
Backstop 支撑点: 品牌建设不是空中楼阁,做公关传播不是空穴来风,一切传播都必须有落地的措施予以支撑。
Bright point 亮点: 如何才能事半功倍,四两拨千斤?必须要有能引起公众关注、媒体兴奋的亮点。黄健翔为何曾成为最热的明星主持之一?就因为他在世界杯赛解说中的那一声嚎叫。
Boiling point 沸点: 水即使烧到99度,如果没有加最后一把火让水烧到100度,也不是沸水。公关传播同理,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传播量,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。
Bodyguard 保护点: 在媒体多元化和“草根媒体”时代,在公关传播的过程中引起关注的同时,势必引发一定的质疑。如何才能处变不惊,化危为机?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要真正使舆论始终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引导,使一切尽在掌控之中,就必须在事前找到各个层面及各个环节的保护点,做好危机管理,为公关传播当好保镖,保驾护航。
网络公关
2011年11月,CHINA品牌价值研究中心对外公布了《中国网络危机管理公关公司TOP10排行榜》,具体排名如下:[1]
第一名易神州公关
第二名奥美公关
第三名伟达公关
第四名迪思公关
第五名蓝色光标公关
第六名万博宣伟公关
第七名灵思公关
第八名凯旋先驱
第九名安可顾问
第十名博雅公关
从本年度的榜单来看,可以明显的呈现出两大特点。
第一,本土网络公关公司的崛起之势更加明显,实力优于国外公司的情况更加清晰;
第二,网络已经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重要部分和不可取代的途径。
现如今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,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公众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,网络对社会的舆论导向,对公共事件的评价都有巨大的影响力,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或商品影响、评价的第一来源,而且网络上信息传播迅速,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,网络日益成为企业日常公关活动的主阵地。扩大对外宣传,树立企业品牌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的报告显示,截至2010年12月底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.57亿,手机网民规模达3.03亿。网络宣传成本相对较低,且针对性强效率高,网络宣传作用日益扩大,对于企业口碑的形成也有重要推动作用。
网络公关公司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,大多也是在最近几年纷纷涌现,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市场扩展过快,网络公关公司特别是国内的网络公关行业就显得有一些参差不齐,鱼龙混杂。
值得我们庆幸的是,通过一年又一年的网络公关公司的评比,明显也可以看出一些上榜公司的努力和自律。难能可贵的是,像易神州公关、迪思公关等一批本土的网络公关公司以自我为标榜,以行业为己任,提倡自我规范,用正规合法的方式为企业服务,杜绝网络恶意营销行为,为业界树立了良好的楷模形象。既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强大优势发挥到了极致,同时也带动了真格行业的良性发展,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负责任的本土网络公关公司可以上榜,同时也期待涌现一批有实力网络公关公司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!。
新闻公关
新闻公关也称新闻行销,即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行产品或企业宣传之目的,此乃属形而上层次的高明行销手段。同样是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,广告的张扬与自夸,可能让人不胜烦扰,而新闻公关的表现方式则显得客观、公正,在不动声息娓娓道来之余让君自动入瓮。可以说,新闻公关是公共关系与营销策略之间的一种巧妙组合。
在激烈商战中,新闻公关是一件披着新闻外衣的营销利器,虽锋芒内敛,但精气内聚,谈笑间,令无数樯橹灰飞烟灭,杀敌于无形之中。遥想当年,韬光养晦数载的史玉柱倚剑重出江湖,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,以八篇新闻科技软文一举打开脑白金的全国市场,横扫大江南北无敌手,后来跟进者,以数百万的广告投入尚不能望脑白金之后背,足可见史巨人手段之高明,功力之深厚。当然,从中我们也可一窥新闻公关之营销威力。
新闻公关的核心在于传播。传播目的在于张扬企业良性信息、提高企业知名度,最后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或塑造企业品牌的目的。出色的新闻公关有三个层面的应用:思维创新、品牌传播与事件营销。不同层面的新闻公关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。
国内开展新闻公关业务,并具有卓越策划及执行能力的公司有蓝色光标、闻达先驱、极地公关等。
《新闻公关策划实战》是新闻公关方面的专业著作。